2005網絡安全福兮禍兮 明年網絡安全初預測
時間:2005/1/11
郵件病毒占九成
種種跡象表明,今年的病毒疫情將會主要集中在電子郵件病毒上。由電子郵件引發的病毒感染將會進一步提升,超過去年80% 的比例,上升至90%.安全系統的首要任務將轉變為阻止病毒通過電子郵件與附件入侵。越來越多的垃圾郵件制造者開始嘗試所謂的“詞典攻擊”(dictionary attacks),類似于黑客使用的一種手段,通過垃圾郵件對一個入口進行狂轟濫炸。
電子郵件進出企業網絡的惟一通道就是網關,如何保護網關成為阻擋病毒進入企業網絡的第一道關卡。網關是企業網絡連接到另一個網絡的關口,企業所有與外界的網絡交流都要流經這個關口。網關就像是一扇大門,一旦大門敞開,企業的整個網絡信息就會暴露無遺。從安全角度來看,對網關的防護得當,就能起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作用,反之,病毒和惡意代碼就會從網關進入企業內部網,為企業帶來巨大損失。
基于網關的重要性,企業應該著重部署防病毒網關,主要的功能就是阻擋病毒進入網絡。這種網關防病毒產品能夠檢測進出網絡內部的數據,對HTTP、FTP 、SMTP三種協議的數據進行病毒掃描,一旦發現病毒就會采取相應的手段進行隔離或查殺,在防護病毒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然而,當今的威脅已經不單單是一個病毒,經常伴有惡意程序、黑客攻擊以及垃圾郵件等多種威脅。
病毒和垃圾郵件形成的連鎖“垃圾郵件經濟”也成了近年垃圾郵件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之一。據不完全統計,黑客轉讓此類用戶信息每年就能進賬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人民幣。垃圾郵件之所以稱為“垃圾”,實在是因為其耗費了太多的互聯網資源和企業成本。根據Gartner Group 調查機構的一份分析表明,目前垃圾郵件已經導致了企業高達100 億美元的損失,而Radicati Group調查機構的估計更是高達205 億美元。Gartner Group 預估,今年各企業的電子郵件將有60% 是垃圾郵件。如果以一家有1 萬名員工的公司估算的話,其內部產生的垃圾郵件可使組織損失相當于1300萬美元的生產力,若再加上來自外部網絡的部分,損失更是可觀。而Radicati Group估計,到2007年時,企業因垃圾郵件損失的金額將暴增到1980億美元。超過50% 的企業對于防毒與內容過濾產品各自為政的管理方式,感到負擔沉重,他們渴望整合防毒與內容過濾產品,以節省網絡安全管理成本。
手機病毒形成規模
隨著智能手機應用的增多,手機病毒可能將首次形成規模。采用Windows Mobile for Smartphone和Symbian操作系統的手機將會像個人電腦一樣,不得不安裝防病毒軟件了。
由于存儲容量的加大,手機程序、圖片、鈴聲下載也會越來越多。當用戶從某些網站下載手機鈴聲和屏保后,自己手機屏幕上原本正常的圖標,很可能會全部變成可怕的骷髏圖案,隨之手機再也無法收發短信,并且他們原先儲存的電話號碼等信息也都被銷毀。手機染“毒”,離每一個手機用戶已經不再遙遠。Gartner的分析家預測,到2006年,手機病毒問題的嚴重程度將與今天的電腦病毒問題相當。而2005年將是手機病毒大肆發展的一年。
目前,世界范圍內至少新出現了5種可感染手機的惡意病毒。今年這個數字可能將是3位數。通過手機網絡傳播的病毒,已經比此前通過計算機網絡向手機傳播的方式更進了一步,它正在成為一套獨立的攻擊體系:不管你上不上網,由于他人手機的自動傳播,你都有可能平白無辜受到侵害。
很多人對手機會感染“病毒”有點難以理解:手機又不能輸入程序,怎么會被短信破壞?其實,手機病毒和計算機病毒在原理上并沒有本質的差別。手機除了硬件設備以外,還需要上層軟件的支持。這些上層軟件一般是由JAVA、C++ 等語言開發出來的,是嵌入式操作系統,這就相當于一部小型電腦,因此也就存在受到惡意代碼攻擊的可能。
另一方面,目前的短信并不只是簡單的文本內容,包括手機鈴聲、圖片等信息,都需要手機操作系統“翻譯”以后再使用,惡意短信就是利用了這個特點,編制出針對某種手機操作系統漏洞的短信內容,攻擊手機。如果編制者的水平足夠高,對手機的底層操作系統足夠熟悉,他們甚至可以編出毀掉手機芯片的病毒,使手機徹底報廢。
不同手機廠商的開發工具不同,手機的上層軟件也就不一樣,這就像是Windows 系統和Linux 系統之間的區別,因此惡意短信無法跨手機完成攻擊。這也是為什么目前只有少數幾款手機會被攻擊的原因。絕大多數手機目前尚不支持外來軟件的運行,也就是說這些短信病毒目前還沒有被發現具有傳染性,只是單純地一對一實施攻擊。所以,功能越強大的手機,受感染的幾率反而越大。
漏洞病毒和木馬病毒遍地撒網
由于很多病毒源代碼被病毒作者公開并提供下載,甚至有些代碼還包含完整的說明文檔、相應工具和示例,這樣其他人基本不需要特別的技能,僅僅通過修改配置文件和部分源代碼就可以編譯生成一個新的病毒變種程序。據估計,像“SCO 炸彈”這樣的病毒變種將會不斷出現。漏洞被病毒越來越多地利用,一旦漏洞的技術細節被公布,就可能被病毒利用進行大規模的傳播。從公布漏洞到利用漏洞的病毒出現所用的時間將會進一步縮短。
赤裸裸的利益訴求目的的暴露,使木馬病毒和后門程序將會取代蠕蟲病毒成為主流。越來越多的木馬開始以竊取真實財產為目的。像專門針對某銀行個人版網上業務的“快樂耳朵”木馬病毒及其變種這類的病毒可能會“遍地撒網”。當計算機感染此病毒的用戶使用網上銀行業務時,用戶帳號、密碼和數字證書就有可能會被竊取并發送到病毒編寫者的信箱。
網絡釣魚愈演愈烈
垃圾郵件的泛濫將會引發出“網絡釣魚”、“信用卡欺騙”等安全威脅?!熬W絡釣魚”是指攻擊者利用欺騙性的電子郵件和偽造的Web站點來進行詐騙活動。受騙者往往會泄露自己的個人信息和財務數據,包括個人的真實信息,聯系方式,E-mail等,還包括銀行卡號,帳戶,密碼等?!熬W絡釣魚”比較典型的做法是通過發送垃圾郵件,采用欺騙方式誘使用戶訪問一個偽造的釣魚網站,這種網站通常會做的與電子銀行或者電子商務等網站一模一樣,某些粗心的用戶往往就會不辨真假,下載木馬程序或者填寫個人的登陸帳號和密碼,從而導致個人財產失竊。而且病毒的目的性將會進一步加強,相比以往的破壞,今年的病毒將可能更看中獲取經濟利益。有些郵件病毒可以偽裝成信用卡信息填寫欄來騙取用戶的信用卡信息。瑞星公司在其年度安全報告中指出:以騙取電腦用戶網絡虛擬財產、信用卡、證券資料等赤裸裸的利益訴求為目的病毒和黑客攻擊將會愈演愈烈。
去年底,國內已經出現假冒的中國銀行網站,該假冒網站網頁與中行網頁十分相似,仿冒網頁上有輸入賬號和密碼的地方,而中行的官方網站沒有這些內容。但當用戶在仿冒網頁上輸入賬號和密碼后,頁面顯示的是系統維護。實際上此時用戶的銀行卡帳號和密碼已經被竊取。
簽名防毒進一步完善
根據歐洲最大的媒體集團vnu 預測:基于簽名體系的防病毒技術今年將進一步完善。簽名技術一經出現便被防病毒公司采用,每一個新出現的病毒都被分配了一個簽名代號,以此來阻止它進入系統。但是在過去一個月中就有1300多個病毒席卷而來,使該技術顯露出其本身的缺陷。防病毒產業現在轉向簽名與啟發式技術(heuristics)的結合,啟發式技術主要對文件的活動狀態進行監控,并阻止行跡可疑文件的活動。
這方面,比如McAfee的ThreatScan產品能夠通過計劃性的對病毒脆弱點的掃描和更新簽名來積極有效地保護網絡,防止其受到混合病毒的攻擊。無需安全專家進行操作,可以主動地掃描和報告未受保護、不可管理的、被感染的和薄弱的機器。它通過識別處于防御薄弱的設備、操作系統和應用,并通過發現那些向網絡開放的未受保護的設備來幫助公司獲得更高等級的防毒保護。
還有冠群金辰的泰阿KILL安全胄甲(企業版)采用數字簽名技術對病毒升級特征碼進行保護,在升級前進行簽名校驗,確認無誤后才進行升級,從而杜絕病毒冒充升級文件侵害用戶系統。
生物識別不可復制
相比較于以前的單純密碼認證,近年來,許多企業已經采用生物識別技術來保護他們的無線和遠程網絡,以免遭入侵者的攻擊。為了保證企業有價值的信息資源不受內部攻擊,企業正在面臨加強內部用戶認證的挑戰。這是因為單純密碼認證已經不足以對用戶進行認證。首先,密碼很容易被破壞,管理成本較高;其次,當有多位數密碼存在時,還很難被記??;除此之外,許多法律和制度限制企業知道誰進入了敏感的消費者信息,并且參與業務交流和交易。很明顯,密碼不能提供足夠的保證來滿足用戶識別的需求。因此,通過要求用戶在被認可進入受保護資源之前提供強身份證明信息,生物識別已經成為加強網絡保護的一種新趨勢。
生物識別是指通過對諸如指紋、聲音或虹膜圖案之類生物特征的測定來進行身份認證。人們廣泛認為,利用生物測定來識別身份是最精確的。而虹膜測定又是其中翹楚:虹膜識別的誤差率只有1/121萬,它可以捕捉虹膜上超過250個與其他虹膜相異的特征。相較而言,指紋分析系統,通常只能抓住40~60個個體特征。用200個樣本做實例,虹膜識別系統創造了判斷無誤的記錄,是最有效的識別技術。
生物識技術是依靠人體的身體特征來進行身份驗證的一種解決方案,由于人體特征具有不可復制的特性,這一技術的安全系數較傳統意義上的身份驗證機制有很大的提高。目前,國外許多高技術公司正在試圖用眼睛虹膜、指紋等取代人們手中的信用卡或密碼,并且已經開始在機場、銀行和各種電子設備上進行了實際應用。生物識別技術雖然在機場、銀行、公安等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它最有應用前途的地方還是在電子商務領域。鑒于生物識別的可靠性,未來人們在上網購物或者交易時,首先在指紋或者虹膜識別儀上進行身份認證,這可以保證網絡管理機構有效監督網絡交易的參與者,降低不法分子對網絡交易的破壞活動。
結束語
今年的病毒疫情不會比去年輕,但是對于網絡安全技術來說,也應該是縱深發展的一年,越來越多的整合式安全平臺將會浮現,未知病毒掃描等技術將繼續成熟,立體安全防御體系會更加完善。祈望2005年網絡安全“?!钡某煞执笥凇暗湣?。
下一篇:暫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