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小便宜吃大虧:企業信息化 切勿貪便宜
時間:2005/2/28
老板愛便宜 維護難以獲保證
貨比三家,哪家便宜就選擇哪家似乎成了一條金科玉律。就企業信息化而言,由于牽涉到有關網絡維護、售后服務等方面的問題,管理軟件價格太便宜,質量就難以獲得相應的保證。
為了適應新的發展,一企業老板決定為自己的企業上一套財務管理軟件系統。在眾多的上門推銷者中,他選擇了一家價格最便宜的。結果,系統裝上去使用一段時間后,發現有些故障,于是,打電話找推銷者來維護,不料,一打電話才知道,該推銷人員已不見蹤影。
原來,該推銷員并不具備特約經銷商的代理資格,一見到有利可圖,就買了相關軟件進行推銷。在技術上,自然不具備維護的能力。
多方了解 以免陷入被動狀態
企業在選擇軟件過程中,應該多方了解,打電話到軟件公司總部,了解該軟件公司在各地的特約經銷商,了解推銷者是否真正屬于廠家的特約經銷商。只有在相應的特約經銷商處購買的軟件,今后的維護與服務才能得到相應的保障。
根據需求簽合同
找準特約經銷商后,企業應該了解本企業的發展需求,根據需求決定購買相應產品。同時,應該咨詢經銷商今后系統升級的有關問題,在系統的配置上,至少要保證在一兩年內不要落伍,否則,頻繁的系統升級換代肯定會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成本。
企業在與軟件經銷商簽訂合同時,應該根據自己企業的需要決定是否需要維護。當本企業有能力去維護該系統時,就可以只要求上馬該系統,而不需軟件經銷商維護,這樣,價格自然就便宜不少。但是,如果本企業不具備相應的系統維護能力,一定要在合同中要求經銷商提供相應的售后服務,這樣,總費用自然更高些。否則,由于經銷商不提供相應的服務,系統今后一旦出現問題,將給企業造成更大損失。
一句話,企業在信息化過程中,無論是選擇什么軟件,無論是選擇哪個經銷商,不以價格便宜為最終目的,而是根據本企業的發展需求,以經銷商提供的最佳性價比決定自己的選擇,這樣,才不致于貪便宜因小失大。
下一篇:暫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