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二把手”工程
時間:2005/2/28
信息化是“二把手”工程
一次和一位國有大企業的老總聊天,談到ERP是“一把手工程”的問題,這位老總苦笑著說:“現在的一把手工程太多了!質量控制一把手、安全生產一把手、減員增效一把手、環境保護一把手、計劃生育一把手?,F在ERP也是一把手,一把手實在太忙了!”
這引發了筆者的思考:ERP,擴而言之,信息化為什么是“一把手工程”,它真的是“一把手工程”嗎?
一把手被架上信息化工程
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的說法,何時興起可能已經無從考證了,恐怕最早是由ERP供應商提出來的,而后迅速得到了企業信息部門的認同,并竭力游說企業高層,進而在社會上流行開來,而且似乎已經達成了驚人的“共識”。
當ERP這個舶來品引入中國的時候,剛開始的高失敗率是超出很多人想象的,于是人們開始尋找深層次的原因:管理有漏洞、流程不規范、人員素質不高、推動不力等等都被挖了出來。而這些原因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遠遠大于技術的問題,于是人們意識到ERP實施不僅僅是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管理問題,是一種管理理念、一種經營思想。管理的問題當然需要由管理者來解決,結合中國的國情,很自然的會把問題推到企業最高的管理者一一把手面前,于是一把手工程的說法就很自然形成了。
“一把手”工程一個直接的負面影響是使項目失去明確的責任人:反正有“一把手”頂著,項目的責任反而變得不明確了。
供應商樂于一把手工程的說法,因為一把手的拍板,使他們找到了明確的決策者,期待因此加快簽單速度;實施商樂于一把手工程的說法,因為一把手的決策,會使懸而未決的問題得到確認,期待因此加快實施速度;信息部門樂于一把手工程的說法,因為一把手的參與,會使業務部門的協調更順暢,期待因此加快推廣速度。而一把手們自己呢,可能并沒有弄清這個一把手工程和其他一把手工程的區別,依然習慣于開會講講話,平時聽聽匯報,反正一把手什么都要管,信息化自然也是逃不過去的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與其說一把手是決心掛帥,倒不如說是被架上這個信息化工程的。
歸納起來,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的理由大致有以下三點:
1.信息化失敗的風險較大,一把手工程可充分引起一把手的重視和支持,降低風險,萬一失敗了,責任也自然由一把手來承擔了;
2. 信息化項目往往與管理改革、流程重組以及權利再分配等緊密相關,關系復雜,任務艱巨,需要各方面的協調,需要一把手的決策和推動才能順利進行;
3. 一把手也是信息系統的直接用戶之一,有自己的具體需求,而且是至關重要(往往不是從功能而是從重要性考慮)的需求,需要一把手參與才能深刻領會其意圖。
那么,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的提法存在哪些問題呢,我們同樣從以上三個方面分析:
1.因為信息化風險大,所以需要一把手重視和支持。這本身沒有錯,但重視和支持和讓一把手成為項目成員不是一回事,老總重視和支持的項目就需要事必躬親本身是不現實的。而且一把手工程的一個直接的負面影響是使項目失去明確的責任人,反正有一把手頂著,項目的責任反而變得不明確了。事實上,重視和支持只是一種決心、態度以及充分的授權,而并不是事無巨細的參與。
2. 因為信息化很復雜,所以需要一把手決策和推動。信息化的確伴隨著較大的管理變革,但或許我們本身夸大了信息化導致管理變革的范圍和力度,如果真的是非常劇烈的變革,這也并非信息化所能解決的問題。事實上,在信息化過程中,需要一把手決策的高層次問題并不多,一把手需要給出的是原則和指導意見,而不是具體的操作層面的東西。
3. 因為一把手是信息化的重要用戶,所以需要一把手親自參與。這個理由成立的可能性就更小了。一把手或許是信息化的重要用戶,但卻不是關鍵用戶。而且其需求是高層次的,信息化只能起到支撐的作用,其很多需求并非信息化本身所能滿足的。
我們說信息化是一項工程,而且這項工程是由一個一個的項目構成的,PDM、ERP、CRM等都是一個個的項目。而項目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有明確的時間限制,它需要在既定的時間里,按質量要求,在允許的成本投入下完成相應的工作,即通常所說的項目范圍。作為項目組成員就需要保證時間和精力的投入,而我們往往會發現一把手事務纏身,在工程中由于一把手在時間安排上,耽誤項目進度的教訓實在不勝枚舉。
在參加了很多企業信息化的實施后,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筆者個人認為,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的提法本身就是不合適的,沒有可操作性。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1.信息化的實施往往是通過一個個項目來運作的,項目需要明確的責任人,讓一把手擔任這樣的責任人是不合適的,這反而會使項目變得沒有責任主體;
2. 在信息化項目中,有大量的實際業務問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并非一把手才能決定的,而需要一把手決策的問題只是極少數的,一把手只需要給定原則和關鍵問題的決策,而非一定要親自在項目中起主導作用;
3. 在信息化進程中,一把手的重視和支持體現為一種決心、態度和充分的授權,而不是具體事務的處理。
所以說,信息化不應該是一把手工程,而應該是二把手工程。
如何理解信息化是二把手工程?
在信息化項目中,一把手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對信息化的決心、態度和充分的授權。那么授權給誰呢?授權給二把手。這里的二把手并非一定是行政上的二把手,而是在企業中主管企業業務運作的并且有較高權威的副總級人物,可能是常務副總裁,也可能是主管某方面業務的副總裁,或者財務總監這樣的企業高層領導。這樣的二把手需要在企業有很高的權威、精通企業的業務運作、對管理信息化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并且具有很強的組織協調能力,這樣的二把手就應該是項目的直接責任人。
在信息化項目中,項目組織結構是非常重要的,在筆者參加的一個大企業集團的ERP建設項目中,組織結構非常龐大,包括:ERP領導組、ERP專家組、ERP實施組、ERP推進組。幾乎包括了企業的所有中高層領導,這樣復雜的項目組織很難界定各自的責任,極易出現效率低下、內耗嚴重的現象,最后不得不做出調整和精簡。ERP是企業的一件大事,需要全員動員、全員支持,但也不是人人都要進入項目組的。在一把手工程的鼓動下,這種過熱的傾向越來越明顯。多就是無,我們切不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信息化項目具有明顯的層次性和階段性,而不是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
一般而言,信息化項目較為理想的組織結構不要超過5層,否則會變得很沒有效率。對于規模較大的企業或項目,由二把手擔任項目總監,在項目中需要保證50%以上的時間投入;對于規模很大的企業或項目,可以考慮設立項目委員會,但項目總監是委員會成員;對于規模小的企業或項目,二把手可直接擔任項目經理,或兼任項目總監,如果擔任項目經理需要保證80%以上的時間,甚至是全職投入。在小企業,業務組的負責人最好直接由部門經理擔任。而對于大企業,可以設業務組副組長,同樣由部門精通業務的二把手擔任,以保證其有充足的時間投入。
信息化是二把手工程,并不意味著與一把手無關,一把手依然重要,他需要表示一種決心和態度,充分授權給二把手,并為二把手創造良好的項目保證條件,比如資金和人員的保障等等。在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進行的企業信息化500強評選中,杰出信息化主管獎多為企業的副總一級干部,也就是企業的二把手,這充分說明二把手在信息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
總結其經驗,最重要的有兩點:
1.合理界定信息化項目的目標和范圍,那種把信息化作用過分夸大,甚至于神話,把所有企業問題寄希望信息化來解決是不現實和有害的,我們現在要給信息化減負。 2. 信息化項目是在企業一把手的充分授權下,在"二把手"的直接領導下確保成功的。
這引發了筆者的思考:ERP,擴而言之,信息化為什么是“一把手工程”,它真的是“一把手工程”嗎?
一把手被架上信息化工程
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的說法,何時興起可能已經無從考證了,恐怕最早是由ERP供應商提出來的,而后迅速得到了企業信息部門的認同,并竭力游說企業高層,進而在社會上流行開來,而且似乎已經達成了驚人的“共識”。
當ERP這個舶來品引入中國的時候,剛開始的高失敗率是超出很多人想象的,于是人們開始尋找深層次的原因:管理有漏洞、流程不規范、人員素質不高、推動不力等等都被挖了出來。而這些原因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遠遠大于技術的問題,于是人們意識到ERP實施不僅僅是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管理問題,是一種管理理念、一種經營思想。管理的問題當然需要由管理者來解決,結合中國的國情,很自然的會把問題推到企業最高的管理者一一把手面前,于是一把手工程的說法就很自然形成了。
“一把手”工程一個直接的負面影響是使項目失去明確的責任人:反正有“一把手”頂著,項目的責任反而變得不明確了。
供應商樂于一把手工程的說法,因為一把手的拍板,使他們找到了明確的決策者,期待因此加快簽單速度;實施商樂于一把手工程的說法,因為一把手的決策,會使懸而未決的問題得到確認,期待因此加快實施速度;信息部門樂于一把手工程的說法,因為一把手的參與,會使業務部門的協調更順暢,期待因此加快推廣速度。而一把手們自己呢,可能并沒有弄清這個一把手工程和其他一把手工程的區別,依然習慣于開會講講話,平時聽聽匯報,反正一把手什么都要管,信息化自然也是逃不過去的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與其說一把手是決心掛帥,倒不如說是被架上這個信息化工程的。
歸納起來,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的理由大致有以下三點:
1.信息化失敗的風險較大,一把手工程可充分引起一把手的重視和支持,降低風險,萬一失敗了,責任也自然由一把手來承擔了;
2. 信息化項目往往與管理改革、流程重組以及權利再分配等緊密相關,關系復雜,任務艱巨,需要各方面的協調,需要一把手的決策和推動才能順利進行;
3. 一把手也是信息系統的直接用戶之一,有自己的具體需求,而且是至關重要(往往不是從功能而是從重要性考慮)的需求,需要一把手參與才能深刻領會其意圖。
那么,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的提法存在哪些問題呢,我們同樣從以上三個方面分析:
1.因為信息化風險大,所以需要一把手重視和支持。這本身沒有錯,但重視和支持和讓一把手成為項目成員不是一回事,老總重視和支持的項目就需要事必躬親本身是不現實的。而且一把手工程的一個直接的負面影響是使項目失去明確的責任人,反正有一把手頂著,項目的責任反而變得不明確了。事實上,重視和支持只是一種決心、態度以及充分的授權,而并不是事無巨細的參與。
2. 因為信息化很復雜,所以需要一把手決策和推動。信息化的確伴隨著較大的管理變革,但或許我們本身夸大了信息化導致管理變革的范圍和力度,如果真的是非常劇烈的變革,這也并非信息化所能解決的問題。事實上,在信息化過程中,需要一把手決策的高層次問題并不多,一把手需要給出的是原則和指導意見,而不是具體的操作層面的東西。
3. 因為一把手是信息化的重要用戶,所以需要一把手親自參與。這個理由成立的可能性就更小了。一把手或許是信息化的重要用戶,但卻不是關鍵用戶。而且其需求是高層次的,信息化只能起到支撐的作用,其很多需求并非信息化本身所能滿足的。
我們說信息化是一項工程,而且這項工程是由一個一個的項目構成的,PDM、ERP、CRM等都是一個個的項目。而項目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有明確的時間限制,它需要在既定的時間里,按質量要求,在允許的成本投入下完成相應的工作,即通常所說的項目范圍。作為項目組成員就需要保證時間和精力的投入,而我們往往會發現一把手事務纏身,在工程中由于一把手在時間安排上,耽誤項目進度的教訓實在不勝枚舉。
在參加了很多企業信息化的實施后,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筆者個人認為,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的提法本身就是不合適的,沒有可操作性。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1.信息化的實施往往是通過一個個項目來運作的,項目需要明確的責任人,讓一把手擔任這樣的責任人是不合適的,這反而會使項目變得沒有責任主體;
2. 在信息化項目中,有大量的實際業務問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并非一把手才能決定的,而需要一把手決策的問題只是極少數的,一把手只需要給定原則和關鍵問題的決策,而非一定要親自在項目中起主導作用;
3. 在信息化進程中,一把手的重視和支持體現為一種決心、態度和充分的授權,而不是具體事務的處理。
所以說,信息化不應該是一把手工程,而應該是二把手工程。
如何理解信息化是二把手工程?
在信息化項目中,一把手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對信息化的決心、態度和充分的授權。那么授權給誰呢?授權給二把手。這里的二把手并非一定是行政上的二把手,而是在企業中主管企業業務運作的并且有較高權威的副總級人物,可能是常務副總裁,也可能是主管某方面業務的副總裁,或者財務總監這樣的企業高層領導。這樣的二把手需要在企業有很高的權威、精通企業的業務運作、對管理信息化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并且具有很強的組織協調能力,這樣的二把手就應該是項目的直接責任人。
在信息化項目中,項目組織結構是非常重要的,在筆者參加的一個大企業集團的ERP建設項目中,組織結構非常龐大,包括:ERP領導組、ERP專家組、ERP實施組、ERP推進組。幾乎包括了企業的所有中高層領導,這樣復雜的項目組織很難界定各自的責任,極易出現效率低下、內耗嚴重的現象,最后不得不做出調整和精簡。ERP是企業的一件大事,需要全員動員、全員支持,但也不是人人都要進入項目組的。在一把手工程的鼓動下,這種過熱的傾向越來越明顯。多就是無,我們切不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信息化項目具有明顯的層次性和階段性,而不是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
一般而言,信息化項目較為理想的組織結構不要超過5層,否則會變得很沒有效率。對于規模較大的企業或項目,由二把手擔任項目總監,在項目中需要保證50%以上的時間投入;對于規模很大的企業或項目,可以考慮設立項目委員會,但項目總監是委員會成員;對于規模小的企業或項目,二把手可直接擔任項目經理,或兼任項目總監,如果擔任項目經理需要保證80%以上的時間,甚至是全職投入。在小企業,業務組的負責人最好直接由部門經理擔任。而對于大企業,可以設業務組副組長,同樣由部門精通業務的二把手擔任,以保證其有充足的時間投入。
信息化是二把手工程,并不意味著與一把手無關,一把手依然重要,他需要表示一種決心和態度,充分授權給二把手,并為二把手創造良好的項目保證條件,比如資金和人員的保障等等。在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進行的企業信息化500強評選中,杰出信息化主管獎多為企業的副總一級干部,也就是企業的二把手,這充分說明二把手在信息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
總結其經驗,最重要的有兩點:
1.合理界定信息化項目的目標和范圍,那種把信息化作用過分夸大,甚至于神話,把所有企業問題寄希望信息化來解決是不現實和有害的,我們現在要給信息化減負。 2. 信息化項目是在企業一把手的充分授權下,在"二把手"的直接領導下確保成功的。
上一篇:暫無信息!
下一篇:暫無信息!
下一篇:暫無信息!